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博快讯> 展览要闻>

展览要闻

线上展览 | 《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瓷器展》


作者:沧州博物馆 时间:2022-10-09


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

 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  

前 言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位于今河北省南部的磁县和峰峰境内,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这里在北朝晚期初创青瓷窑场,隋唐为普通民窑,宋、金、元时期,磁州窑进入装饰陶瓷的时代,装饰品种、技法丰富多彩。金代制瓷业达到鼎盛,元代白地黑花装饰艺术兴盛一时,全国许多窑口都曾仿烧过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形成规模庞大的“磁州窑系”。明清两代延续着黑白艺术的余晖。清末,磁州窑引进青花五彩装饰技法,开始出现大量的青花五彩瓷器。

  磁州窑文化传承千载,生生不息。在邯郸彭城当地,至今仍有一批磁州窑工艺大师继续传承着磁州窑古老的工艺,并使之发扬光大。他们的作品既继承了磁州窑古朴大气的传统神韵,又融入了端庄秀雅的现代文明,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举办此次展览,回顾磁州窑产生发展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弘扬和继承磁州窑文化,使磁州窑精神永驻,磁州窑窑火千年、万年永不熄灭!

第一部分 磁州古韵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境内的漳河和滏阳河流域,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磁州窑创烧于北齐,兴盛于宋金元,形成遍布全国各地庞大的磁州窑系,明清至民国时期持续发展。它面向大众,品种繁多,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对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曾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誉。

1 北朝青瓷

  北朝时期,邺城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使得邺城西郊的漳滏流域开始生产瓷器,创立北方最早的青瓷窑场。这些青瓷胎体有粗有细,釉色青灰或青黄,半数口部有化妆土,器物厚重而精美。隋唐时期,瓷器多为以白瓷、黑瓷、青瓷为主的民用瓷,器物品种多而不单一。《元和郡县志》载:“隋开皇十年……置磁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因取为名”磁州窑至此得名。


640.jpg

唐米黄釉席纹瓷注壶


640 (1).jpg

北朝深腹青瓷碗


640 (2).jpg

北朝青釉贴塑双龙首耳鼓腹瓷壶


640 (3).jpg

隋青釉瓷钵


640 (4).jpg

隋喇叭座青瓷豆


640 (5).jpg

唐米黄釉席纹瓷注壶


640 (6).jpg

唐黄釉短流瓷执壶


640 (7).jpg

唐米黄釉瓷盘


2 磁州窑艺术的高峰——宋金元时代      

  磁州窑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在宋金元时期达到了鼎盛。北宋名窑林立,磁州窑注重学习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特色,成功地将中国绘画技法用于瓷画,形成了划花、剔花、珍珠地等装饰技法,并创烧了磁州窑精品——白地黑花。金代,磁州窑在战乱中生存下来,不断增加瓷器品种,丰富装饰技法,突出艺术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成为磁州窑系之集大成者。元代,磁州窑瓷器装饰品种减少,以白地黑花为主流,但内容极为丰富,此时,开始为皇家官府烧造贡瓷,并作为商品远销海外。观台窑和临水窑是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中心窑场。观台窑创烧于五代末宋初,元末明初衰落。临水窑在宋金元时期达到烧造的第一次高峰。产品有日用瓷、陈设瓷、宗教瓷和建筑用瓷,以民用瓷为主,品种繁多,制作精良,装饰技法多样,题材丰富。


1-2-1.磁州窑胎装饰与白釉器

北宋时期,名窑林立,磁州窑注重学习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特色,成功地将中国绘画技法用于瓷画,出现了胎装饰技法。胎装饰是指用尖状竹、木工具在施有化妆土的瓷胎上进行划、刻、剔、填等装饰,创造出划花、蓖划花、珍珠地划花、剔花、剔刻填黑等装饰品种,形成了粗与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极具特色。


640.jpg

白釉篦划花牡丹纹碗


640 (1).jpg

宋白釉瓷瓜棱罐


640 (2).jpg

宋白釉褐彩梅花点瓷钵


640 (3).jpg

宋白釉划花花卉纹瓷钵


1-2-2.行炉

  行炉的名称源于五代壁画,器型似豆,宽沿,圆直腹,高足,是一种礼佛器,为磁州窑典型品种之一,多见于宋金时期,以白釉划花、珍珠地、篦划花、剔花装饰为多,装饰题材常见缠枝花、团花以及白地黑花文字纹。大量行炉的出土也反映当时焚香礼佛之盛。


640 (4).jpg

白釉珍珠地缠枝纹行炉


640 (5).jpg

宋白釉行炉


640 (6).jpg

宋白釉绿斑瓷行炉


1-2-3.酒文化与茶文化

宋金元时期饮酒之风盛行,磁州窑生产了品种繁多酒具,这些酒具瓷器形体装饰将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并富于造型变化,其中以宋金的梅瓶、元代四系瓶和玉壶春瓶最有特色。器物上书写酒名或酒馆名称比较常见。


640.png

白釉敞口执壶


640 (7).jpg

宋白釉瓷执壶


640 (8).jpg

宋白釉喇叭口瓷注壶


1-2-4.枕

  枕是磁州窑典型器物之一,是一种寝具。枕的造型多样,有亚腰形、如意形、叶形、豆形、八角形、扇形、虎形、卧婴形、妇人形、长方形等等。装饰技法和装饰题材很丰富,一般有诗文、人物故事、写意动物等装饰题材。

640 (9).jpg

白地黑花折枝花叶形枕


640 (10).jpg

宋白釉剔花花卉纹亚腰瓷枕


640 (11).jpg

金白釉篦划花八角瓷枕


640 (12).jpg

金鹰搏兔纹八角形瓷枕


640 (13).jpg

金花鸟纹八角形瓷枕


640 (14).jpg

金白地黑花八角形诗文瓷枕


1-2-5.彩釉瓷

  金代,磁州窑出现了彩釉装饰技法。彩釉瓷是指运用丰富多彩的釉色,并结合其它技法进行装饰生产出黑釉窑变釉、绿釉划花、绿釉黑剔花、绿釉黑绘花、三彩釉、翠蓝釉、仿均窑等装饰技法和品种。


640.jpg

金黄绿釉折枝花卉纹豆形瓷枕


640 (1).jpg

金三彩折枝花卉纹卧虎瓷枕


640 (2).jpg

金黄绿釉模印荷塘纹双象鼻耳瓷方瓶


640 (3).jpg

金绿釉大口折腹瓷罐


1-2-6.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上腹较鼓、下腹内收的瓷瓶。因其口径小,仅能插梅枝而得名。明代以前,并无“梅瓶”一词。宋代被称作“经瓶”。梅瓶的实际用途是盛酒的容器。磁州窑梅形体颀长,亭亭玉立,优美的曲线,洋溢出高雅的情趣。

640.png

白地黑花蝶恋花梅瓶


640 (4).jpg

金白地黑花蝶恋花梅瓶


640 (5).jpg

元白釉瓷梅瓶


1-2-7.四系瓶

  四系瓶是元代典型器物,小口,颈部有四系,腹部细长,胎体厚重,具有北方粗犷豪放风格。装饰以白地黑花为主,题材多样,有人物、花卉、龙凤、诗文、馆名等内容。一般作为盛酒器使用。


640 (6).jpg

元白地黑绘卷草纹四系瓷瓶


640 (7).jpg

元白地黑绘风花雪月四系瓷瓶


640 (8).jpg

元白地黑绘卷草纹四系瓷瓶


1-2-8.白地黑花

  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在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白底黑花是指在白化妆土的胎体上,以毛笔为工具,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各种纹饰,罩以透明釉料,入窑高温烧成。这是磁州窑装饰艺术的典型风格,为后来的青花五彩等彩瓷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40 (9).jpg

元白地黑花散草纹


640 (10).jpg

元白地黑花鱼藻盆


640 (11).jpg

元白地黑绘双凤纹瓷坛


640 (12).jpg

元白地褐彩文字瓷罐


3 雅俗共赏的彩瓷

  明清两代,彭城窑为北方瓷都,仍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技法,民间流传“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和“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赞誉。清末民国时期,白地黑花装饰技法日渐式微,彭城窑进行了瓷业改良,引进青花、五彩工艺,传统的工艺技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青花五彩代替了白地黑花,为磁州窑带来第二次繁荣,续写了磁州窑新的辉煌。


1-3-1 .生活用具

黄釉大海碗

  大海碗,又叫“大公碗”,碗口径达30厘米,此碗与冀南地区宴席习俗有关。冀南地区丧葬嫁娶摆设的宴席,一般八人或十人一桌,婚宴上八道菜,丧宴上四道菜,每道菜实际上就是一大碗菜,这种大海碗就是置办宴席使用的碗。


640.jpg

明黄釉大瓷碗


640 (1).jpg

明白地褐彩博古纹大口瓷罐


640 (2).jpg

明白地黑绘鹿纹瓷盘


640 (3).jpg

明磁州窑黑釉铆钉纹鱼篓形瓷罐


640 (4).jpg

明黑釉模塑人物形瓷灯


640 (5).jpg

明黄釉大瓷碗


1-3-2 .供奉瓷器

  磁州窑的供奉瓷器有各种人物塑像、香炉和香筒等。人物塑像分为佛教人物和道教人物,佛教人物有佛、观音等,道教人物有福禄寿、土地等。香炉的早些多样,有鼎式炉和盆式炉等。这些供奉瓷器多用于庙堂,部分也陈设于家中,是民间的信仰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反映。


640.png

清白地黑绘送子观音瓷塑


640 (6).jpg

明酱釉模印龙凤纹双耳瓷香炉


640 (7).jpg

明白釉象鼻耳瓷三足炉


640 (8).jpg

明酱釉模印龙纹瓷香炉


640 (9).jpg

清酱釉汉钟离瓷砚滴


640 (10).jpg

清白地黑绘送子观音瓷塑


640 (11).jpg

清褐彩和合二仙瓷塑


640 (12).jpg

清白釉瓷蒜头瓶


640 (13).jpg

清白釉瓷蒜头瓶


640 (14).jpg

清白地黑绘划福寿纹瓷葫芦瓶


640 (15).jpg

清黑釉瓷葫芦瓶


640 (16).jpg

清白地黑绘竹叶纹瓷瓜棱罐


640 (17).jpg

清白地褐彩福禄寿纹瓷罐


1-3-3.瓷灯

  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电灯还没有进入乡村民众家庭,使用瓷油灯是民间生产和生活照明最普遍的工具。瓷灯因用途不同而种类繁多,装饰风格也各异,以黑釉为最多,蓝釉、青花和五彩装饰也占相当部分。

640.png

清白地褐彩瓷塑象灯


640.jpg

清白地褐彩瓷塑象灯


640 (1).jpg

清白地褐彩瓷塑象灯


640 (2).jpg

清褐彩寿星骑鹿瓷塑烛台


640 (3).jpg

清褐彩寿星骑鹿瓷塑烛台


640 (4).jpg

清白地褐彩瓷塑虎形灯


640 (5).jpg

清酱釉龙首耳单柄花口瓷灯


640 (6).jpg

清酱釉模印花卉纹双系瓷扁壶


640 (7).jpg

清黄釉褐彩加白梅花纹瓷花插


640 (8).jpg

清天青釉长颈垂腹双铺首瓷瓶


640 (9).jpg

清白釉褐彩猫形瓷枕


640 (10).jpg

清白地褐花模塑卧婴瓷枕


1-3-4.玩具瓷器

  玩具瓷,盛行于唐代,至元代走向衰落。而磁州窑的玩具瓷直到近代还十分盛行,品种仍然非常丰富,构成了这一时期瓷器生产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些瓷塑玩具在人们的理念中则是大自然的精灵和人间吉祥美好的象征,容易唤起孩子们的童心,引发他们的好奇感和兴趣。

640 (11).jpg

清白地褐彩童子骑狮瓷塑


640 (12).jpg

清白地褐彩寿星瓷倒流壶


640 (13).jpg

玩具瓷塑一组(14件)


640 (14).jpg

民国黄油蓝绿彩童子骑牛瓷塑


1-3-5.枕

  枕是磁州窑典型器物之一,为一种寝具。造型多样,有亚腰形、叶形、八角形、卧虎形、猫形、卧婴形、妇人形、童子形、长方形等,装饰技法和装饰题材很丰富。


640 (15).jpg

民国青花开光墨绿彩花鸟纹瓷枕


640 (16).jpg

民国开光红彩狮纹瓷枕


640 (17).jpg

民国青花褐彩妇人瓷枕


640 (18).jpg

民国白釉蓝彩猫形瓷枕


640 (19).jpg

民国青花开光游鸭戏水纹瓷枕


1-3-6.瓶

  瓷瓶,又称“掸瓶”,俗称“插瓶”,因插鸡毛掸子而得名,是冀南地区民间常用的陈设用器。瓷瓶是古代梅瓶演变而来,并逐渐失去它的使用功效而成为家庭摆设物品。近代磁州窑生产的瓷瓶多是仿制景德镇窑口的产品,并结合磁州窑传统瓷瓶的器物造型和当地民间的审美习惯,对瓶的器型进行了适当改进,形成了近代彭城窑瓷瓶的造型风格。


640.png

民国青花贴塑杂宝六棱瓷瓶


640.jpg

民国青花贴塑凤穿牡丹纹双蛙耳瓷瓶


640 (1).jpg

民国青花云龙纹双蛙耳盘口瓷瓶


640 (2).jpg

民国青花琴鹤相随纹双蛙耳瓷瓶


640 (3).jpg

民国粉彩贴塑杂宝六棱瓷瓶


640 (4).jpg

民国青花贴塑杂宝六棱瓷瓶


640 (1).png

民国五彩小放牛双蝶耳喇叭口瓷瓶


640 (5).jpg

民国青花山水花鸟纹双铺首四方瓷瓶


640 (6).jpg

民国青花山水花鸟纹双铺首四方瓷瓶


640 (7).jpg

民国五彩小放牛双蝶耳喇叭口瓷瓶


640 (8).jpg

民国白釉五彩“阵前救帅”戏剧人物纹双耳瓷瓶


640 (9).jpg

民国青花留白梅竹纹铺首衔环耳瓷瓶


1-3-7.罐、碗盘与花盆

  罐是常见的生活器具,近代磁州窑罐类器物数量很多,种类也很丰富,按器型可分为将军罐、瓜棱罐、瓜形罐、筒形罐等类型。将军罐,带盖,盖面弧状,边缘外撇,似将军的军帽,颈部突出,深鼓腹。


640 (2).png

青花开光山水花卉纹将军罐


640 (10).jpg

青花开光山水花卉纹将军罐


640 (11).jpg

青花金玉满堂纹盖罐


640 (12).jpg

墨绿彩山水花卉纹碗


640 (13).jpg

粉彩花鸟纹盘


640 (14).jpg

墨绿彩花鸟纹花盆


640 (15).jpg

民国白釉绿彩花卉纹瓷倒流壶

编辑丨刘路瑶        

拍摄 | 高平 刘路瑶